但杨贵妃之死,并不能拯救大唐帝国的粮食危机,随着安史之乱的持续发酵,叛军开始向位处江淮流域要冲的睢阳城发起了冲击,以求将大唐帝国的粮食生命线彻底掐断。
于是,为了保卫江淮流域这个大唐帝国的粮仓,守卫睢阳城的名将张巡前后坚守两年,与叛军交战400多次,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
▲安史之乱中张巡之所以死守睢阳,是为了保护大唐帝国的粮运通道和江淮地区。
到了763年,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但是大唐帝国的粮食供应,又出了大问题。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所能控制的人口,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的891万户、共5291万人,锐减到了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的293万户、共1692万人,由于战争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加上人民逃亡南方、或是躲避徭役“匿户”,例如李白就在《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中写道: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这就使得大唐帝国的征税基础锐减了三分之二还多,为了恢复税收,于是到了780年,唐朝开始改变以往按照人头税收的办法,改而实施按照土地征税的“两税法”。
但是随着帝国对于人口等控制力的减弱和财收的锐减,加上安史之乱以后藩镇时常割据、阻碍大运河等粮食生命线的运输,这就使得大唐帝国此后时常进入命悬一线的危险境地。
当时,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以后,从关中地区到整个黄河中下游,“夫以东周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是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棘,豺狼所嗥。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与此同时,不断崛起的吐蕃则趁着唐朝衰弱,不断侵入边境,甚至在763年一度攻占长安,尽管在郭子仪等名将的反击下,吐蕃最终退却,但是为了应对吐蕃的攻击,唐朝却因此不得不在边境陈列大量军队。
当时,吐蕃趁乱占据了唐朝的河西走廊和陇右等地,不仅掠夺了唐朝的大量土地和人口,而且深入到了关中地区的肘腋地带,成为了大唐帝国的心腹重患,此后唐朝与吐蕃的战争一直持续到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的唐蕃长庆会盟才基本结束。
为供养规模庞大的防御吐蕃和威慑藩镇的中央军队,唐朝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而粮食供应就是其中的首要问题。
唐朝初期,全国军队约为60万;安史之乱后的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军队总数为“七十六万八千余人”;到了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年),唐朝军队已经扩张到了“兵额约九十九万,通计三户资一兵”。
尽管这时期唐朝中央政府能控制的户口增长到了335万户,但也仅有开元盛世巅峰时期的五分之二左右,户口、财源锐减,但要供养的军队却不断激增,这种“三户资一兵”的沉重枷锁,也使得大唐帝国不堪重负,并只有通过加重剥削百姓来解决粮食供应和征税等问题,但这又导致了人民继续逃亡“匿户”等恶性循环和财收继续减少等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