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从越南传入了占城稻,非常的耐操,适应环境能力堪比小强,并且生长周期很短,从种植到收获,只用50天,这项技术进步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中国。随着水利的修缮和农耕技术的发展,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被加强。
手工业生产、矿冶业、纺织业等领域,南方都远远领先北方。作为中国标志性特产的瓷器行业,南方也已赶上北方。浙江龙泉的哥窑盛产青瓷,有“千峰翠色”的雅号;而江西新平则是全国的产瓷中心,宋真宗景德年间在此建了个官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景德镇。
到了南宋,泥马渡康王的宋高宗一溜烟跑到了杭州,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更是进一步来到了东南地区,自此,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彻底完成。
蒙古人来了之后,不可能选择南方城市当做都城,毕竟离老家太远,到时候给祖宗上个坟太麻烦了。而且万一在中原混不下去,回草原不能路太远。所以忽必烈就选择了把北京当做了都城。
现在大家看北京,觉得这个城市跟其他世界级的城市不太像,前几天还在搞沙尘暴,夏天巨热冬天巨冷,又不挨着大河,地势也不是特别平,怎么看怎么都不是个超级城市的模子。
因为它本来就不是,北京其实是一个边疆要塞,处于游牧部落和中原文明的分界线,大家看过《冰与火之歌》吧,北京的意义,和那里边的北境长城差不多。所以民国期间北京改成北平,不再是首都了,迅速就不行了,被天津超得一塌糊涂。北京能搞这么大,不是自然发育的结果,一直都因为它是政治中心,有大量的输入能源,就跟个富二代似的,一直有老爹给打钱。
比如当时蒙古人定都北京,但吃穿用度也需要南方供给,走陆运不太现实,背点粮食都不够自己在路上吃的。走水运的的话要么运河,要么走海运。两次尝试远征日本的失败让海浪给蒙古人留了些心理阴影,内陆的运河明显更稳定更安全。
但是隋唐大运河得绕道洛阳,费时又费力,所以元朝人就准备修一条能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反正南人的命又不值钱,可劲的抓壮丁修就行了。(元朝把人分为四等,南方汉族被称为南人,为最低等。)
元朝利用之前隋唐大运河的部分河段,重点打通了山东区域,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京杭大运河。其总共可分为七段,即北京-通州,通州-天津,天津-临清;临清-台儿庄;台儿庄-淮阴;淮阴-扬州;镇江-杭州。
其中,临清到台儿庄这段叫会通河(会通河所指的范围在明代比在元代广),元朝修的时候挖的比较浅,运输能力受限,因此元朝的漕运还有一部分需要海运来加持。而元朝寿命又比较短,各地又都在闹事,所以没有更多的精力来修运河,到明初黄河决堤,直接把这段运河塞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