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深处,一堂微信群里的鄂伦春语课(7)

时间:2021-04-15 21:01       来源: CCTV5直播

戈晓华打算今年缝一件新的萨满服。

既然不搬走,他们索性把自己家搞成了博物馆,一块「鄂伦春“最后的猎人”郭宝林之家」的招牌挂在院门口,旅游旺季时,一天能有四五波游客登门拜访。有时旅行团呼啦啦进来,二十来平米的小房间挤得转不开身。

游客对狩猎故事、鹿角狍皮都很好奇,问起语言来时,大家最感兴趣的是“‘你好’怎么说?”戈晓华答“夏玛。”大家也就满意了。见到了真的鄂伦春人,有这么多展品,还学了一句他们的话,“真是来值了!”

参观跟教语言一样是免费的,只是有些游客会凭自愿给钱。最后免不了地,大家要请老两口穿上民族风情浓郁的狍皮服饰合张影,于是这两套衣服每天穿了脱,脱了穿,从清晨一直折腾到深夜。

这些戈晓华都不介意。家里有这些东西,不想办法展示出来,反倒成了两个人的心病。退休后,她开始学熟皮子、缝狍皮衣、萨满服。曾经父母不想让她学的东西,现在靠看图样、问老人,摸索着自己拾起来。花了三年时间,她才把一件萨满服缝完,然后打了一个封死的玻璃展示柜,把它挂在里面,不借也不卖,只展示给人看。

她至今记得自己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妈妈把她抱进呼玛河畔的一间撮罗子,炭火生在中间,外面是大兴安岭的夜空。撮罗子里聚集了四五位萨满,鼓声传来,萨满开始跳神,身边的大人们跟着神曲低吟。火光跳动,萨满头上彩带的阴影遮住了他们的脸,戈晓华感到害怕,偷偷从撮罗子跑了出去。

当时的她还不知道,这将是她这辈子最后一次看到真正的萨满跳神。据大人后来讲,那是萨满在送神离开,请他们日后不再附体。游猎时代结束了,定居时代到来了,萨满的神不会再来了。    

看完鄂伦春语言课的故事

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留言区里分享给我们吧

 

采访、撰文:王媛

编辑:王婧祎

摄影:吖叻

视觉:张楠

运营编辑:郭璐娜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