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少有所闻。
他准备创办的大学,力求完备,
为国家培养教育、经济和政治的专门人才,
因此必须年筹几十万或百万元的经费,
或千万元基金,
但自己“绵力有限,唯具无限诚意”,
希望海内外同胞同舟共济,见义勇为。
陈嘉庚当场认捐厦门大学开办费一百万元,
当年交清;
常年费三百万元,
分作十二年支出,每年二十五万元。
而当时陈嘉庚所积存的资产一共不过四百万元!
大会结束后,黄炎培曾问某闽商:
“你们听了这演说作何感想?”
闽商的回答是:“如果不惟陈君是助,就不是人!”
只是筹款又哪里会是一件轻易的事呢,
世间太多事情,说时容易,做时难。
陈嘉庚认识的南洋富侨不少,
资产数百万、千万元以上者也不乏其人,
他还认识一位可称得上华侨首富的人,
其资产达亿元以上,
但是不管陈嘉庚如何热心劝募,不论多寡,
通通遭到了拒绝。
就是一位原籍同安、刚回过家乡的富侨,
陈嘉庚料想他一定亲眼见过集美、厦大两校规模
(因为厦门集美是当时回同安的必经之地),
于是继续为厦大尽奔走责任。
结果,无论是表示可降低额数,
还是可分期汇交,
抑或是可标明捐建者姓名作永久纪念等等,
那原籍同安的富侨一概无动于衷,
陈嘉庚多次努力下依然徒劳无功。
为此,他曾感慨道:
“不但希望向富侨募捐数十百万元为基金
归于失败,
而仅此十万八万或四五万建图书馆尚且如此困难,
所可怪者,我国人传统习惯,
生平艰难辛苦,多为子孙计……
既不为社会计,亦不为自身名誉计,
真是愚不可及!”
尽管募捐有困难,
在抗战前的十六年中,
陈嘉庚还是竭尽所能支持厦大,
一切经费几乎由其独力负担,
但是陈嘉庚不仅坚持办下去,
而且力求改进与发展。
在二十年代后期,厦大甚至被誉为“南方之强”。
只是,从1926年起,厦门大学创办的五年后,
陈嘉庚所经营的企业开始江河日下,
筹集厦大集美两校经费开始发生困难,
各项开支不得不加以削减。
陈嘉庚认为这是他“一生最抱歉、最失意之事件”,
但是仍然极力维持两校每年的经费。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全球,
陈嘉庚赖以维继的橡胶实业亏损严重,
独力维持两校经费更加吃力了。
长子陈济民劝他逐月减少两校经费补给,
陈嘉庚回应:
“我吃稀粥,佐以花生仁,
就能过日,何必为此担心。”
当友人劝他停止经费以先济营业之急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