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聘来两人。
当时福建师范学校条件较好的只有福州一所,
却只是纨绔子弟的镀金场所。
由于学膳宿等费俱免,对学生优待备至,
所以求学的人争先恐后;
于是该校往往不公开招考,
名额都早被当地官僚富绅的子弟占满了。
这些学生多半只想混一张毕业文凭,
对毕业后去当一名月薪只有二、三十元的穷酸教师毫无兴趣。
这使得陈嘉庚决意创办师范和中学。
1918年的早春,
集美学校师范、中学两部也开学了。
为了给贫苦失学的青年创造求学机会,
陈嘉庚甚至免除了中学生的学宿费,
只需交伙食费,
而师范生甚至连伙食费也不用交了。
所需被席蚊帐通通由学校提供,
此外每年春冬两季,外加免费发放一套校服。
普通的闽南人家,通常一日三餐都喝粥,
但学校给学生供应了两餐饭一餐粥。
陈嘉庚为了鼓励贫穷的青年到师范学校求学,
在最初的一个时期还规定:
师范学生如果愿意三餐继续都喝粥,
学校每个月就发放两元津贴,作为零用钱。
针对原省立师范学校的弊病,
陈嘉庚改革了师范招生制度。
招生范围力求普遍,
深入到外地人多不愿去的穷乡僻壤,
多招收贫寒子弟,使所招学生,
毕业后能仍回原地工作。
他特地从新加坡发函通知闽南三十余县劝学所长,
请代为招选贫寒学生,
大县五六人,小县三四人,
所选学生须有志于教职,赴校复试,择优录取。
有了这样严格的规定,学生的质量,
未来小学教师的质量得到了比较好的保证。
对于华侨学生,
陈嘉庚规定由新加坡本店介绍的
南洋华侨小学毕业生,
概可回国升入集美中学。
如果到校考试未能及格,
就进入补习班学习,以示优待。
从此,优待侨生成为集美学校的原则,
加强了华侨和祖国之间的联系。
陈嘉庚的办学宏愿并没有止步于此,
此后,他又因地制宜,应时所需,
相继筹办了水产航海科、商科、女子师范、
农业学校,国学专门学校等共十校,
规模初具,形成了一个从幼稚园、小学、中学,
包括各种专门职业学校,
男女学兼备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和集美学校相辉映,
成为陈嘉庚兴学史上另一座丰碑的,
是演武场上的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全景 图源:摄图网
实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专业人才。
而中国当时的社会,
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耻累累。
如欲发愤图强,一洗国耻,
振兴教育是唯一有效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