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悲催的秀才,留下一部举世惊艳的奇书(4)

时间:2021-04-30 06:00       来源: CCTV5直播

譬如,蒲松龄四岁时,淄川县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一对兄弟怕父亲续娶的妻子再生儿子来与他们竞争家产,所以兄弟俩趁着他父亲熟睡的时候,阉割了他。蒲松龄后来就把这件笑谈写进了《聊斋志异·单父宰》中。

但蒲松龄所处的时代,小说创作并未被当作一项正经的事业来看待,他首先要面临的是来自好友不理解的目光。

早在康熙三年(1664),蒲松龄24岁时,张历友就曾写诗以晋代的张华比喻蒲松龄:“司空博物本风流,涪水神刀不可求”。意思是,蒲松龄像张华写《博物志》那样收集写作虚无缥缈的故事,那对人生事业并无补益。张历友这是在劝说蒲松龄要分得清人生的主次,放弃写那些狐鬼故事,“此后还期俱努力,聊斋且莫竟谈空”,要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到举业上去。

蒲松龄把《聊斋志异》的序言拿给李希梅看时,李希梅称赞归称赞,也依旧是规劝他先好好谋求功名,只有做了官以后,文章才会为人所看重。《聊斋志异》嘛,可以留待60岁以后再写啦。

蒲松龄却没有听进去他两个好友苦口婆心的劝告,反而倾尽半生写就,从青年到晚年,历经寒暑而乐此不疲,甚至“纵不成名未足哀”。他只叹息:“此生所恨无知己。”

但他其实曾有半个知己。

蒲松龄外出打工时,曾在淄川毕家坐馆,一干就干了30年。在此期间,因毕家与王家交好的机遇,他结识了名位甚高、才气也甚高的大诗人王士祯。

王士祯当时正在撰写他的笔记小说《池北偶谈》,从毕家人那里听说蒲松龄正在撰写说狐谈鬼的《聊斋志异》,于是向蒲松龄索取了稿本。蒲松龄赶紧精心挑选几篇给王士祯送了去。一读,王士祯发现这个小他六岁的蒲松龄不简单,虽然其诗写得不怎么样,但是这小说写得倒是极合他心意。

夜深人静之际,灯火下,王士祯一边读得津津有味,一边随手在书中空白处批注。《侠女》篇,他在篇末批注“神龙见首不见尾,此侠女其犹龙乎”。《连城》篇,写“雅是情种,不意《牡丹亭》后复有此人”。《狐谐》篇,写“此狐辩而黠,自是东方曼倩一流”。《莲香》篇,写“贤哉莲娘,巾帼中吾见亦罕,况狐耶”……

蒲松龄拿起王士祯还回来的稿子,一看密密麻麻的尾注,激动得无可复加,把剩下的稿件也整理一番,打包寄给了王士祯。王士祯也一一认真看完,写了一首《戏题<聊斋志异>卷后》附在全文末: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王士祯说“姑妄言之”,是借苏轼被贬黄州,心中不满,不问政事,经常与人谈鬼怪的事,同情蒲松龄落拓不遇的境况。“秋坟鬼唱时”,则化用李贺诗句“秋坟鬼唱鲍家诗”,道出了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苦衷。王士祯身为朝中大臣,不便直言,只好说“料应厌作人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