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悲催的秀才,留下一部举世惊艳的奇书(3)

时间:2021-04-30 06:00       来源: CCTV5直播

考试前一年,同邑友人孙蕙,也是宝应的知县大人,很欣赏蒲松龄的个性才华,想帮他一把,于是帮他写了一封有力的举荐信,希望山东学官可以发现并提拔蒲松龄这个难得的人才。本来耿直的蒲松龄不愿意走后门,但是迫于求取功名,还是赧颜投递。

谁知道,在金钱拜物教控制的科场,这封信压根没起作用。蒲松龄落榜后心情抑郁,但还是去信感谢了孙蕙的好意,信中陈述了落榜后的心情。

在他眼中,茫茫人生没有什么温暖,就像凛冽的寒风一样,让他备尝人生的险恶。而为了光宗耀祖,他不得不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途穷只觉风波险,亲老惟忧富贵迟。”

从19岁中秀才,到72岁才考了个岁贡生,蒲松龄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举人”的头衔。按三年一次乡试计算,假如每次都参加,他大概考了17次,却比《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还要悲催,毕竟范进最后中举了呢。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叫《叶生》。蒲松龄写淮阳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困于场屋。这开头几笔,就宛如蒲松龄的自画像。

新任的丁县令“见其文,奇之”,向学政大人称扬,期望能够取中,可是“榜既放,依然铩羽”。叶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抑郁而死。叶生死后,却幻形入世,随丁公返归故里,教其子读书,“以生平所拟举子业,悉录授读”。

事有巧合,丁公子应试,“闱中七题,并无脱漏”,故而中了亚魁。丁公很为叶生可惜,叹息他帮自己的儿子成名,自己却“黄钟长弃”。叶生说:

“是殆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

蒲松龄笔下的叶生,死后还令别人用自己的文章中举,以此向天下人证明自己半生沦落,并非文章不好,而是命运不济,这不正也是蒲松龄本人半是悲哀、半是不服气的心态吗?

 ▲蒲松龄雕像  图源:图虫创意

03

如果说蒲松龄觉得自己半生沦落是由于命运不济,那么,他的好朋友张历友会摇摇头反驳说:“咫尺聊斋人不见,蹉跎老大负平生。”

翻译成今天的意思就是,蒲松龄你考不上好大学,一定是过度沉迷网络小说的结果。

《聊斋志异》倒还真有点像现代的网络小说或地摊小本本。张历友也没说错,蒲松龄确实是“喜人谈鬼”,“雅爱搜神”,并且从小就喜欢。他自言:“余少时,最爱《游侠传》,五夜挑灯,恒以一斗酒佐读。”

晚清人邹弢在《三借庐笔谈》中八卦说,蒲松龄为了搜集那些奇异的故事,经常在路边支个茶摊,免费给过路的行人提供茶水,请他们停下来喝杯茶,顺便给他讲个故事,提供创作素材。而他青少年时代所耳闻的奇怪的真人真事,后来都成为了他的创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