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立遗嘱,是病吗?(3)

时间:2021-04-09 21:01       来源: CCTV5直播

朱雅妍在写好遗嘱后的那个晚上,也曾有“短暂的错觉”,觉得自己活明白了,变豁达了。之后的几天,她有意识地珍惜时间,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不过,随着生活的烦恼接踵而至,她又被逐渐磨平。

朱雅妍意识到自己的变化,于是,决心每年更新遗嘱。一是视情况重新分配资产,二是以此来定期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好好生活。

▋▍死亡,人生课题终局

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新冠疫情是他们死亡教育的第一课。

至少对李珊来说如此。非常幸运地,她从没经历过至亲和朋友的去世,对死亡最具象化的记忆还停留在儿时对“丧事”的理解——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吃流水席。

是疫情让李珊第一次意识到“生死攸关的紧迫感”,第一次认真思考,要如何面对自己生命的终局。

上一个春天,朱雅妍不仅感同身受着武汉病患的苦痛,还经历了一位同龄朋友的亡故。3月,她同专业的一位学长因摩托车事故去世。不久前,这位学长在朋友圈晒出考研初试成绩,北京大学研究生上线。朱雅妍和同学们纷纷祝贺他前途光明。

复试还没参加,人就没了。一位大好青年如此殒没,朱雅妍觉得难以接受。她深刻体悟到:“活着全凭运气,死亡并不会以你希望的时间和方式降临。”

图|网友对25岁姑娘生日当天立遗嘱的看法

林有新同样悲痛于同龄人的故去。他曾经历3位至亲的病逝,但因为年纪太小,抑或是亲人们年事已高,属于“喜丧”,并未引起过他对死亡的正视。

他刷到B站up主“路旁的叶修”自杀身亡的讯息后,被深深震撼。

林有新从2015年开始关注叶修,一直觉得叶修是他一个素未谋面的好朋友。他的离开,让林有新开始设想自己的生命会如何结局。

图|“路旁的叶修”自杀身亡的讯息在公布

他不希望自己在临终前饱受病痛折磨,最理想的姿态是去偏远地区法律援助时因公殉职。

“挺浪漫,也挺美的。”他觉得。

死亡,是所有人必须独自面对的人生课题。遗憾的是,中国人对“死”讳莫如深,少有正面和直接的探讨。

人们不喜欢数字“4”,因为和“死”同音。不少地产开发商将住宅楼的4层架空,避免被忌讳的数字出现在门派号里,更好卖房。

传统观念对死亡的如此遮蔽,让部分年轻人对死亡的认知仅仅来源于电子游戏和影视作品,以至于形成畸形的生死观,酿成悲剧。

图|《dele》剧照

2018年,一位13岁的少年于深夜坠楼身亡。警方查明,跳楼前十分钟,男孩正在玩吃鸡手游。家长把这场意外怪罪在游戏上,“(游戏)里面就是叫小孩跳楼,没关系的,出点血人又会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