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豪爽的诸暨人,化身为“干饭人”,自然也要过一把“豪吃”的嘴瘾。不同于江南别地以匠心巧思娓娓道来的情愫,在诸暨,所有食物都浑身带劲:面条是木棍上蹿下跳打出来的;年糕一朝当皮使,包住“硬汉”葱油饼;(马剑)馒头最像“陕北花馍”,红烧肉做了里面的一瓣心...
次坞打面 | 江南第一“战斗面”
做次坞打面的人,最早是坐着“战斗”的,一根竹竿上坐一师傅,手心按压双脚“掌舵”,打出来的面条也叫“坐竿面”。后来“坐打”改成了“手打”,站起来的竹棍比人高,不间断的“哒哒声”敲进柔软的面团里,经千锤百炼后诞生了嚼劲十足的“打面”。
▲ 超有韧劲的打面,即便是用力甩也不会断开。图/腾讯视频
热锅里抹猪油爆香,撒一把雪里蕻、冬笋片与猪肉丝,与外柔内韧的面条同炒,盛起后以半干半湿的状态为最佳。
▲ 三鲜次坞打面,浇头有河虾、皮卷、蛋卷、木耳等。摄影/何健松
泛着金黄与淡粉的雪菜、碎肉在被汤汁浸染的白面上,堆成一座小山丘,拿筷子一拌,从热气中冒出的鲜香即刻入鼻。
▲ 这份鲜味藏在每一根被浓汤浸润过的面条里,以及浇头的灵魂输出。摄影/深蓝之翼,图/图虫·创意
诸暨人爱吃面食,以至多个乡镇都有属于自己的面条代表作,从草塔弹面、枫桥鳝面,到马剑索面、安华鱼面、江藻炒面,每一碗都藏着风味独特的“滚烫人生”。
藤羹、糖秧、灰汤粽 | 碳水界的铁骨柔情
能够把软糯的年糕做成大陕西夹馍样的,估计也只有刚柔并济的诸暨人了。在草塔镇,刚出炉的大白团子还呼着热气就被揪出一个角,往手掌里一贴,成了圆实的饼子。每两个中间加一张葱油饼,掺着猪肉与胡萝卜丝,便是当地人心口相传的年糕糳(zuò)。
▲ 年糕糳为诸暨草塔镇的特有吃法,传说曾为小镇状元上京赶考的干粮。图/腾讯视频
秉持着“万物皆可包”的吃货理念,诸暨人在煮沸的锅里浇上一勺米浆,等凝结后裹上咸菜豆腐,就是一份浓香四溢的藤羹卷;在石臼底反复搡着糯米团,掐出一小块将炒熟的芝麻揉进去,再和黄豆粉讨个吻,混着豆香的粘糯麻糍就出世了。
▲ 咸香四溢的藤羹卷。摄影/何建松
而在草木灰中浸过的糯米,被碱性的“灰汤”泡得格外柔软,摇身成了饱满的“小金豆”,煮熟了便是绵香悠长的灰汤粽。
▲ 糯叽叽的灰汤粽,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摄影/何建松
另一种名为糖秧的糕点,则以水磨粉为外皮,内里嵌着细酥的红赤豆,揭了蒸盖,一个个像是馅料厚实的三明治,香软可口,“夏日甜心”绝非浪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