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农学生,他对这些理论自然是知道的,他了解自己在走一条和教科书、和美苏发达国家相反的道路。
但有些人天生就是这样,如果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一定要走下去,直到路的尽头,哪怕失败也要看看结果。
袁隆平就是这么一个人,从1960年开始他尝试着寻找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正常来讲水稻属于自花授粉植物,在水稻花上同时存在雌蕊和雄蕊。
而他要找的是一株变异的、天然没有雄蕊的水稻,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寻找的前4年袁隆平一无所获。
连着做4年没有希望的事,光是这一点,可能就注定了袁隆平的不凡。
努力终于有了回报,1964年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在随后的两年实践之中他证明了,杂交技术可以提升水稻的产量。
成就需要漫长的时间
虽人生短暂,但值得
(图片:Alamy Stock Photo)▼
艰苦的求索之中,他也邂逅了自己的爱人。经人介绍,袁隆平与农技干部邓哲结婚,从此两个人相扶相持,一起在农校试验田和附近的农田之中进行杂交水稻的实验。
1966年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标志着袁隆平在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从此他便更坚定地投入进了杂交水稻培育的事业中。
慢慢地,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外国科学家也开始进行水稻杂交实验。但时至今日,全世界杂交水稻的大部分成果都出自袁隆平及其团队之手。
非洲内陆国布基纳法索
妇女正携带着杂交水稻苗准备去播种
(图片:Alamy Stock Photo)▼
今天中国人似乎已经不再为吃饱饭的问题发愁,但在央视记者的采访之中,袁隆平还是透露出了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
他说:“我们国家大豆等粮食依然部分依赖进口,如果外国人不卖了可能就会挨饿。”这也是袁老91岁高龄依然不选择退休,在田地间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的原因。
走近袁隆平
人们对于改善百姓生活的科学家大都是尊重的,即使在日益恶劣的互联网环境中,也少有网友对袁老恶语相向。
但总有一些不恰当的声音会出现,前几年袁隆平在店里看豪车的图片在网络上疯传,一时间“袁隆平身价千亿,豪车无数”的文章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网站的头条,各路名嘴也对此事争论不休。
更有甚者开始起底他的身家,利用各种手段将他每一笔收入和人际关系都做了详细的盘点,并公之于众,给袁老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更多的是捧杀,在网络上和现实中总有人将袁隆平奉为神明,称其为“稻教始祖”,甚至给这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立生祠,让他在活着的时候享受人间香火。
无论谩骂还是赞扬,那个从1950年代就立志改变中国农业面貌的科学家,因其成就与外界的评价而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事实上,除了他的家人和同事,外人都很难了解,这个开创性的解决了粮食问题,毕其一生“耕耘”田间的老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