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称帝
法国大革命为法国带来了共和制度,也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体系,促进了欧洲各国革命的到来,推动了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但君主制度依然是欧洲大陆的主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变成了欧洲的异类,国外封建反法势力与国内的王党分子都是第一共和国不得不面对的敌人。不过第一共和国带来了法国共和制的先声,资产阶级民主成为除君主制外的另一项选择。
二、政体钟摆
拿破仑称帝后,法国政体再度回到君主制。1812年,拿破仑在远征俄国的战争中失利,英俄奥等国趁机组织起第六次反法联盟,于1814年攻入法国,拿破仑被迫退位并流放到厄尔巴岛。不久后拿破仑逃回法国并恢复了帝位,但滑铁卢的失败让拿破仑的帝国彻底走向灭亡
▲滑铁卢战前态势
此时欧洲国家大都实行君主制,特别是俄奥等国,国内封建专制势力强大,他们认为法国必须恢复君主制,以免共和制的法国催生出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
在他们的扶植下,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登基为王。由于法国资产阶级的实力已十分强大,路易十八暂时妥协,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复辟后的波旁王朝展开了反攻倒算,禁止一切集会和结社,夺回了革命时期贵族们被没收的土地及财产。路易十八去世后,他的弟弟查理继位,称查理十世。
查理比他的哥哥更为反动,试图恢复法国大革命前的“旧秩序”,把大革命的成果统统扼杀掉。查理十世的行为激起了法国民众的反抗,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起义者占领王宫,查理十世仓皇出逃。
▲七月革命
波旁复辟王朝灭亡后,法国政体没有转回共和制。出身王室旁支菲利普被拥戴为王,君主立宪政体被保留下来。这里的原因有很多,从外部来看,欧洲主要国家对法国七月革命抱有敌视态度,担心会是大革命的翻版。
保留君宪政体能够减少对其他列强的刺激。从内来看,延续君宪政体具有历史的惯性,人们更多的是反对波旁家族的反动统治,并非完全反对君主制;其次法国大资产阶级认为菲利普适合作为他们的利益代言人,拥戴菲利普担任国王。
就这样,旧国王离去,新国王上台。君主往复,共和似乎不再回来。
菲利普统治期间,法国的工商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银行家、工业巨头等大资产阶级的势力迅速膨胀。但与此同时,由农业歉收引发的经济危机,逐渐扩散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类似的危机也出现在其他欧洲国家,整个欧洲在动荡中酝酿新的革命。
▲菲利普与二月革命
1848年初,南欧的西西里王国率先爆发革命,仿佛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法国、德意志、丹麦、奥地利等地民众为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和更好的生活保障,相继掀起革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