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是如何成为新时代“圣经”的(4)

时间:2021-05-12 15:00       来源: CCTV5直播
彼时彼刻,不似此时此刻。

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网络上只剩下“打工人”的自我调侃。

今天的年轻人,十年前必然是无法解读《让子弹飞》的。

十年过去,有些年轻人如今似乎、大概、可能看懂了,于是他们把《让子弹飞》奉为某种新的“启示录”。

对另一些年轻人来说,看不看得懂可能根本就不重要,鬼畜二次创作与玩梗才是他们的兴奋点。

只是今天这两群人都凑到了同一个网络平台上,甚至这只是一群人的两张面孔。

而十年前认真咀嚼这个片子的人,如今可能早已被现实生活捶透,懒得再拿一部电影说事儿了。

真正对这部片发声最少的可能是原著作者马识途。

这位已经107岁的老人,把自己的青春、老婆的性命和女儿的童年都牺牲给了残酷的地下情报工作。

当他看到姜文把一篇断断续续写了几十年的《盗官记》改成《让子弹飞》时,只评价了简单的四个字“威武雄壮”。

·1985年,电影《响马县长》中的张牧之,这部电影同样改编自马识途的《盗官记》。

按照张牧之的思路,或者外界眼中张牧之的思路,中国人的生活中总有一些种子,有时候叫星火,有时候叫思潮,有时候叫逆流,谁给它们浇水,他们就往哪边长。

不过姜文导演可能压根就不在意如何浇水,而是更介意自己包的饺子到底有没有喂猪。

不过要说隐喻,十年前《人民日报》对《让子弹飞》的评价里似乎也能解读出不少东西。

看看姜导最近的代言,他确实是坐着把钱赚了。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