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认错了,这是三明治不是汉堡包。 / pixabay
食物反映了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饮食文化的变迁,三明治尤其如此。
美国可能是最喜爱这种食物的国度,全年消耗450亿个三明治,其中包含各类汉堡和肉卷。在这个移民国家,衍生了公司三明治、BLT、“潜水艇”等各式各样的三明治变体。
△潜水艇三明治 / flickr
炒面三明治的诞生,就是一个移民追求美国梦的经典故事。
炒面三明治(Noodle Sandwich)和木兰四川辣酱、左宗棠鸡一样,是带有中国元素的美国本土美食。炒面浇上混着洋葱、芹菜、青豆的肉汁,夹在吐司或餐包中间,配上一份薯条、一罐汽水,就是一份经典的炒面三明治套餐。
△炒面三明治,富有美式中餐的风味 / 图虫创意
根据温哥华岛大学人类学教授伊莫金·林(Imogene Lim)的说法,炒面三明治出自早期来到福尔河镇的华裔移民之手。她说:“福尔河的工厂、纺织业以及工人数量的大幅度增长,是炒面三明治开始流行的主要原因。”
华裔移民迁移至福尔河是19世纪末的事。他们大多来自西海岸,曾参与修建横跨大陆铁路(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但因为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他们被赶走。
之后,他们迁移到像福尔河这样的东海岸城市,寻找新的谋生机会。当时,福尔河是一个以纺织业为主的小镇,很多居民是从波兰、爱尔兰和法属加拿大地区移民过来的工人,因此中餐馆必须调整自己的餐饮口味。
中餐馆的老板们意识到,如果在食物顶上放一块小圆面包,就能让占当地人口多数的欧洲移民更容易接受它。
△自制的炒面三明治 / wiki
炒面三明治最受欢迎的地方在于便利性。它制作起来很快,售价也便宜。最终,炒面三明治成了现在这种融合多种特色的样子。
它是如此经典,上世纪70年代,Alika and the Happy Samoans乐队甚至专门为它写了一首歌。
△日式炒面三明治 / 图虫创意
同样反映移民历史的,还有穷小子三明治(Po' boy Sandwich)。
1929年,有轨电车工人举行罢工,罢工持续时间很长,罢工者又饿又累。在新奥尔良法国市场开咖啡店的本尼·马丁和克洛维斯·马丁兄弟曾是有轨电车工人,他们同情罢工者,对外表示:任何罢工者都可以来他们的店免费吃一个三明治。
这些三明治用边角料制成,只有生菜、番茄和肉末,马丁兄弟说它们是“为我们这群穷小子准备的”,“穷小子三明治”由此诞生。
传统的穷小子三明治配有炸虾、炸牡蛎或烤牛肉,还有生菜、番茄和蛋黄酱。新奥尔良人会告诉你,“一个好的烤牛肉穷小子三明治,在你吃到一半的时候,应该会有汤汁流到你的手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