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上流君这样的中国人,初来乍到的外商们一般都是通过三挺路的夜市了解义乌,以尽快融入义乌这个大家庭;在义乌生活已久的外商们,则把逛夜市当成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埃及、伊朗、印度等国家的客商尤其多,也因此这里的阿拉伯美食、印度美食等尤其多。
食物永远是离家游子与故乡之间的纽带,吃到了故乡的食物,也就会觉得回到了故乡。所有与义乌有长期合作的国家或地区都有着自己的酒店或者餐厅,在义乌短期出差的人便通过这些餐厅讨论业务或者交换商业信息。
△因为阿拉伯商人极多,当地摊贩都是隐藏的“阿语高手”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在国际上的销路被打开,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来此做生意。在宾王商贸城附近的6号街和8号街之间聚集了大量来自阿拉伯国家的人,他们在这里居住或者进行宗教用品、纺织品的交易。
最早开在这里的中东餐厅是玛爱德餐厅,也门老板巴基已经在中国做生意将近30年时间。
不久后移民部门也在这里设置了办公点,于是中东餐厅便在这里形成了集群效应,发展为现在的“异国风情街”。
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往来逐渐增多,而义乌便在这时候开始成为全球小商品的集散地,涌入的中东人越来越多,在宾王商贸城的聚集越来越多。
不少中东商人还和本地人结了婚,做起了中国女婿或中国媳妇,就此留在义乌生活下来。
数据显示,义乌目前汇聚着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名常驻外商,疫情前,中东和北非等地区的20万名批发商每年都要来访义乌。
除了异域风情街,义乌其他街区的阿拉伯餐厅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如福田商贸区、国际小商品城等外商经常光顾和往来的区域,规模型餐厅的数量也在20家左右。
△穆斯林餐馆的数量极多
近年来,伊拉克、叙利亚等国长期战乱的局势不仅没有变化,还有不断加深的趋势,对于很多在这里做生意的中东人来说已经成了难以回去的故国。
他们正在以更多的方式融入义乌这个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扎根于义乌。
△不少人举家搬迁至义乌,在当地小学就读的小孩子们,对汉语拼音的四个声调相当熟练
每年超过50万名外国商人在义乌和自己的国家之间往来,义乌小商品市场面积超过640万平方米,拥有75000家门店,180万种商品销往全世界。
义乌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的门户,并且在进出口方面取得了平衡,从而成为了国际买卖双方。
△来源:北京日报
2005年,义乌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直接处理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证的县级城市,仅仅是2016年一年,义乌就为9000多人办理了相关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