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红区”不仅存在与生活区,在比赛体育场的竞赛区、训练场也设相应的区域,供运动员使用,可以说是考虑到了比赛训练的方方面面。
这样进入“气泡”就能开展训练、保持状态的办赛方式对运动员非常有利,“14+7天”的隔离肯定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正常训练,进而也会影响比赛状态,甚至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病。对于运动员来说,有时候伤病可能比感染新冠更可怕。
在荷兰海伦芬举行短道速滑赛事,就采用了“安全气泡”模式,运动员的状态得到了保障,比赛中产生了131项个人最好成绩,7项场地纪录,对于运动员来说既保证了安全又取得了成绩,“安全气泡”的优势非常明显。
“安全气泡”能否罩住东京奥运会?
“安全气泡”虽然好,但是也有“漏气”的风险。
去年九月的美国网球公开赛中,法国球员帕尔雷确诊新冠后退赛。按照防疫规定,与帕尔雷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都要接受14天隔离,但主办方为了比赛顺利进行,准许其中11名球员参加比赛,恰好中国选手张帅首轮的对手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咱们的运动员是承担了极大风险去打比赛。
所有的赛事主办方都会注重防疫安全,但“安全气泡”不是“魔法结界”,不可能营造出与一个世外桃源。因此赛事举办地所在国的防疫能力和组织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防疫、组织能力过硬的主办方才能“吹”出干净的“安全气泡”。
所以,“安全气泡”能否“罩”住东京奥运会,进而确保参赛人员与日本民众的安全,需要看日本的防疫能力和赛事组织能力。
(图)“安全气泡”可不如《穹顶之上》的大泡泡结实
“(奥运会)日本是真干办,印度是真敢去!”这是一则关于印度表示参加奥运会的评论,幽默的点出了目前这两国疫情都不容乐观的现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读卖新闻》报5月7日至9日的全国舆论调查显示,59%的受访者认为应“取消”东京奥运会,23%表示应“无观众举办”,16%认为应“限制观众人数”。
虽然有“安全气泡”模式的成功经验,但是奥运会与单项赛事不同,它的参赛人数跟其他赛事不是一个数量级,届时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人将来到东京,其中还不乏一些疫情非常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安全气泡”奥运村的复杂程度,都会让防疫的安排、各项赛事的协调都非常困难。
但是“气泡”里只有运动员、教练、裁判及工作人员,他们在比赛期间可以在奥运村、训练场和赛场内活动,看上去可以形成一个安全闭环。
但服务奥运会的广大志愿者们必须与大量外国人士接触,也会频繁进出包括奥运村、体育场馆在内的“奥运安全气泡”,这也是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甚至有学者指出:“我真的看到了超级传播事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