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喀琉斯之踵,中锋困局是德国征战欧洲杯的隐(2)

时间:2021-05-20 15:00       来源: CCTV5直播

尽管勒夫在世界杯后执着践行“前场三小”旋风快打的理念,但一名纯正中锋的存在,对于丰富战术或关键时刻的攻坚作用,都不言自明。举个不恰当的比喻,没有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炸开缺口,后续的装甲集群也难以突破对手的坚固堡垒。

现状:本土中锋乏善可陈

德甲的进攻其实挺依赖中锋的,优秀中锋也确实不少,只是莱万多夫斯基、哈兰德、韦格霍斯特、克拉马里奇、A-戈麦斯、阿拉里奥这些相对名头较大的中锋都是“进口武器”,德国制造的轰炸机反而并不突出,我们再看另一份榜单更能反映这个问题。

(图)RB莱比锡时期的维尔纳

德国媒体“sport.de”在去年夏天针对德国最佳十名现役中锋进行票选,这张榜单看起来略显寒碜:

(图)去年七月份德国媒体民调现役十大中锋

窥一斑而见全豹,德国足球的中锋储备非常不乐观。

克洛泽身后的戈麦斯、瓦格纳、基斯林等优秀中锋近年来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勒夫能够征调的传统中锋只有亨宁斯、彼得森、尼德莱赫纳等同级别的少数几人,而这些人大多数已经年过而立、国家队经历极少并且技术特点单一,无法与德国队目前技术化、坚持走地面控制、主导压迫进攻的踢法相融合,这些德甲中下游球队的当家射手确实不堪大用。

(图)目前能报以希望的可能只有摩纳哥的前锋弗兰德了

根源:技术化革命的代价

曾经德国足球以中锋传承为骄傲,今日却又陷入无优秀中锋可用的窘境,究其根源可能是德国足球追求技术化革命的代价。

连续经历了1998年、2000年两届大赛失败,特别是在千禧年的欧锦赛上,当“进一球、拿一分”居然成为德国队的目标时,轰轰烈烈的“青训救国“运动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开始狠抓青训的时候,德国足球在技战术层面确实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缺什么就要补什么,德国人从此开始重点抓脚下技术、重点练习地面配合,重点发掘移民群体里的技术精英、通过大量的五人制小场比赛打磨脚下技术与区域配合。

不可否认,这一举措极大提升了德国球员的整体技术能力,过去十年间,各年龄段的德国国字号球队都涌现出一大批技术、速度俱佳,机动性强且能胜任多个位置的前场攻击手,尤其是09欧青赛(U21)夺冠的黄金一代。

德国足球享受到了青训技术革命的红利,也承受了矫枉过正的代价。培养球员太过注重控球和战术,大工业的培养模式忽视了一些足球的基本元素:利用身体完成对抗、卡住位置赢得头球、如何单兵作战等。在德国的年轻球员中,由于强调技术化、标准化、团体性,导致了其他基本素质是缺失的,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最受到影响的位置就是中锋。

cctv5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