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航运,逐渐丧失(5)

时间:2021-04-15 21:01       来源: CCTV5直播

为了避开这一天险,唐政府甚至采用了“陕州三门凿山烧石,于岩侧施栈道牵船”,让拉纤的民夫“皆令系二钿于胸背”,在悬崖栈道之上拖拽漕船,结果自然是民夫“百无存一”。然而尽管如此,漕运难题依旧无法得到解决。

到天宝二年时(743),唐朝每年漕运量也仅仅只有四百万担,随着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与人口的激增,唐中央政府对于漕运粮食的依赖性已经逐渐到达病态,每年三百万石粮食缺口导致唐王朝皇室与中央官员、贵族从高宗时期开始便定期前往洛阳“就食”,甚至多次迁都洛阳,这种常态化用脚投票的“粮食现象”也逐渐使关中本位制逐渐倾覆,长安的衰败不可避免。

直到近代,纤夫仍旧存在

安史之乱中,汴渠(通济渠开封一带)一度为叛军所占据,漕运遭到极大破坏。尽管唐政府一度采用分段运输方法,使“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又在扬州专门制造可以直过三门砥柱的专用船二千艘(每船载重千斛)进行运粮,但每年入京粮草也只能达一百万石。

唐德宗时期,叛将李希烈占据汴州,堵塞运河漕运,又恰逢泾原军在关中反叛,唐政府危在旦夕。幸而韩滉将三万斛米运到陕州,唐德宗对太子喜极而泣:“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可见漕运已经到了影响唐王朝生死存亡的境地。唐朝末年,正是作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的朱温,通过掌握黄河汴渠漕运这一经济命脉,最终将唐王朝彻底送入坟墓。

唐末五代战乱中,长安洛阳两都彻底衰落,意图就近享受运河红利的北宋朝皇室选择定都东京汴州(开封),利用黄河及开封周围的汴河(唐朝的通济渠)、广济河、惠民河、金水河的运河水网继续从江淮获得重要的粮米百货供给,即“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河)。”

到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初年,汴河运米竟然达到“七百万石”,远远超过了唐代汴渠的漕运量,维系着整个北宋都城的基本供给侧。

然而,由于汴河水基本因自黄河水,而汉唐以来黄土高原的过度开发导致黄河干流泥沙量猛增,汴河水也不例外,到北宋末年时,汴河开封以东河段“水底已高出平地一丈二尺余,自汴堤下瞰民居,如在深谷。”黄河地上悬河的状态在当时已然存在,迫使北宋政府不得不用“引洛入汴”的方法来疏浚河道,维护一度辉煌璀璨的赵宋文明。

地上河

图源.pexels

夺淮入海的没落年代

北宋末年之前的黄河,虽然河道泛流不定,反复无常,但基本上都是北流入渤海。但是金宋战争中的一次人祸,却彻底改变了黄河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