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带火的景点,骗得我好惨(3)

时间:2021-04-12 09:01       来源: CCTV5直播

但是说实话,在这些景点面前,臣妾做不到。

比如课文《黄山奇石》里,对黄山怪奇嶙峋的石头,做了绝妙的叙写。

“飞来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这些石头想想就有趣。

千里迢迢来到黄山,先不说爬山是一件耗体力的活动,真正看到了石头们,大概会缓缓打出一个问号——就这?

黄山飞来石 / 视觉中国

至于这些石头究竟像什么,纯粹就是比拼谁的脑洞更大。

初中课本也曾学过《醉翁亭记》: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听上去,似乎别有一番情趣。

但是真正跑到安徽滁州醉翁亭一看,结果可能大失所望。

它难道不就是一个小亭子?

醉翁亭 / 视觉中国

阔别“小亭子”,或许以气派闻名的滕王阁会有所不同。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多少人心目中的绝妙佳句。

但是滕王阁现在,似乎被一些诡异的灯光萦绕着。

古典的雄迈与优雅荡然无存,徒留一场并不精美的现代灯光秀。

滕王阁 / 视觉中国

太迷了。

有些景点不光需要悟性,其自身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初中课文《观潮》,对钱塘江大潮与弄潮儿做了相当详尽的描写。

看一眼钱塘江大潮,也成为了许多人神往之举。

不过,浑浊的江水一片一片滚来,这大潮能不能称之为壮观,都要打个问号。

而且要是站位不好,一个浪头打来,生命安全恐成问题……

钱塘江大潮 / 视觉中国

通过以身试险换来“风光无限”真的大可不必。

小妹这边建议是:与这些“玄学的美”,保持礼貌距离。

旅游景点,走向何方

其实,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散文小说,大多来自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距离我们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

比如《桂林山水》创作于1962年,《苏州园林》发表于1979年。至于老舍笔下的济南,已经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了。

而那些古代诗词,更是距离我们成百上千年的时间。

当年在特定历史下能够呈现的景色,早已随着时间的变迁,失去了当年的相貌。

不同年代下,人们由于见识、心态等种种不同,对于同一景色,总是带着不同的“滤镜”。

更何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下的很多旅游景点已经逐步脱胎换骨走向商业化,儿时书页的芬芳褪去,徒留金钱与市场交易的味道。

也不难理解,坐在遍布酒吧和小商品店的古城的我们,为什么很难再寻回语文课本里“最初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