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活人住在墓地里,究竟有何隐情?(3)

时间:2021-04-07 06:01       来源: CCTV5直播

即使在现代的开罗

这“死人城”的规模也是很大了(横屏观看)

(图:shutterstock、wikipedia)▼

死人城复活

20世纪以后,埃及人也享受到了工业化的红利,特别是在1952年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建立共和国以后。当时,苏联为了奖励纳赛尔政府推行阿拉伯社会主义,给予了埃及大量援助,助力其实现工业化。再加上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后,坐地收钱,并用于提高国民福利。于是,埃及人口迅速膨胀,自家农田生产的粮食已经无法自给,曾经的罗马粮仓变成了粮食进口国。

几十年下来,埃及已经一亿人口了▼

人口激增,可耕地却是有限的,生存压力迫使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讨生活。虽然埃及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但是开罗集中了大量公共部门、工业和商业,就业机会相较于其他城市更多,开罗便成为了最大的人口流入地。

进城未必就能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

但即使城市贫民,也不太想回农村种地

(图:shutterstock)▼

整个20世纪,开罗的人口从60万激增到1200万,超过了经济水平、就业岗位的增速。这导致大部分开罗居民供职于地下经济,收入微薄,缺少保障。这是因为,城市贫民法律意识普遍淡薄,受生活所迫难免选择赚取违法的快钱。生活境遇造成的失落与愤怒让贫民区变成了一个火药库,一旦出现社会案件的火星,就可能点燃这一群体积蓄已久的怒火。

“阿拉伯之春”刚过去十年,记忆还非常清晰

在政府看来,稳定重于一切

(图:shutterstock)▼

为了解决虚假城市化带来的巨大隐患,埃及政府从萨达特时代便希望通过修建卫星城疏导过剩的人口。1981年政府的436个内地发展项目中,71%在开罗及其周边,其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更加臃肿的大开罗。全国人口被进一步吸引到开罗周边。

甚至还有庞大的“新开罗”计划

但基础设施供给增加,进城的人口只会更多

关键在于如何让他们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图:google map)▼

埃及政府还试图通过限制建造新住宅的方式,限制人口增长,一方面导致开罗的住房需求在上升,而住房供给却在萎缩,于是从事地下行业的人口被赶进了“地下”的住房里。

欢迎来到死人城(20世纪初的样子)

(图:wikipedia@爱德华·斯贝尔尼 )▼

在死人城难以计数的坟墓中,不乏宽敞的建筑,它们已经无人看管,变成了无主之地。从19世纪末期开始,就出现了有人长期定居在此的记录,到上世纪80年代时,死人城人口达到峰值,保守估计超过了十万人,最夸张的数据认为其居民高达百万。

未尝不可一住

(图: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