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造神、下地造鞋,福建莆田还有多“魔性”(3)

时间:2021-04-06 21:01       来源: CCTV5直播

▲ 湄洲岛全景。摄影/蔡昊

宋宣和五年(1123年),北宋政府赐庙额“顺济”,开始了此后历代加封妈祖之路。更夸张的是,经历宋元明清四朝,妈祖从夫人、妃、天妃升级到天后、圣母,共受到14位皇帝褒封多达36次,封号达到42字之多——以至于同治年间的最后一次褒封,要额外规定“以四十二字为限,不得再增”。

▲ 妈祖像。摄影/蔡昊

强大的民间信仰与历代的官方支持合流,使妈祖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传播范围最广阔的信仰之一。而随着近代以来福建移民的大量外迁,妈祖信仰更进一步随之散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宗教形象之一——有中国人的海岸线上,都能看见妈祖的身影。

如今,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成为世界各地约6000座妈祖庙、2亿妈祖信众的祖庙,更为莆仙地区增加了缭绕不去的“仙气”。

▲ 妈祖祭奠盛况。摄影/蔡昊

但莆田的魔幻之处,绝不仅仅在于这里是妈祖信仰的原乡,也在于这里是田公元帅、陈文龙、梅妃等民间信仰蓬勃发展的舞台。那些修建过陂塘河渠的吴兴、钱四娘、林从世、李宏,生前是精卫填海的水利专家,死后全被请入神祠,成为镇守一方的本土神明。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莆田无疑也是多元宗教的融汇之处。始建于南朝的南山广化寺是汉族地区的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也是福建佛学院的所在,被誉为全国三大模范丛林之一——寺中的释迦文佛塔建于南宋,是佛塔,也曾是海岸线上的灯塔。

▲ 广化寺的释迦文佛塔。摄影/曼莉Manly,图/图虫·创意

始建于唐代的南少林是南拳的重要发源地,在明代时,南少林的僧兵曾是抵御倭寇入侵的重要力量。此外,还有梅峰光孝寺、囊山慈寿寺、云门寺、报恩寺等诸多寺院,是一处名副其实的城市丛林。

▲ 上图武僧走过木兰陂,下图南少林。摄影/蔡昊

而市区内的元妙观曾是道教的宫观,尽管如今已不再作为宗教场所使用,但保留下来的三清殿是一座极为珍贵的宋代建筑——考虑到莆田正处于气候潮湿、台风地震频发的东南沿海,如此高古的木构得以幸存,似乎真在冥冥之中有神意护持。

▲ 上图三清殿外景,下图三清殿内景。上图摄影/雾雨川;下图摄影/LUKE

元宵节凭什么能过上一个月?

莆田的多元魔幻属性,可以在本土的民俗中找到最生动的例证。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一月,倭寇侵扰莆田,百姓逃难,死伤者众,也因此错过了除夕做岁。正月初二返回家中收敛尸骨,待到正月初四、初五时才重新补过年,在本地又称为“做大岁”。

直到今天,正月初二擅自登门还有探亡的不祥之意,因此本地人在这一天都不探亲、不访友。但由于正月初一承载了这样的苦难记忆,整个正月的节俗都失去了重要的“锚点”——莆田的元宵节便变得极为“随意”且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