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德-穆勒的世界杯進球定格在14粒,如果不是他在1974年世界杯後退出國傢隊,這項數據也許會更加恐怖。其實,1974年世界杯決賽上還有一幕被人遺忘,蓋德-穆勒下半場攻入一粒好球,卻被誤判為越位。
在世界杯前,蓋德-穆勒已經征服瞭歐洲杯。1972年歐洲杯,他在決賽圈2場4球,贏得冠軍和金靴。
世界杯冠軍+歐洲杯冠軍+歐冠冠軍,世界杯金靴+歐洲杯金靴+歐冠金靴,世界杯決賽1球+歐洲杯決賽2球+世界杯決賽3球,這就是蓋德-穆勒,為進球而生,為決賽而生,為冠軍而生,為紀錄而生!
冠軍+金靴,這是蓋德-穆勒職業生涯的一個固定組合,穆勒進球,拜仁/德國奪冠,這也是南部之星與德國戰車在那個遠古年代裡稱霸的固定套路。
但是,蓋德-穆勒總被低估,被忽視,很大因素是因為貝肯鮑爾過於偉大,“足球皇帝”的名號過於響亮。在所有的評選中,貝肯鮑爾的順位都要高過蓋德-穆勒,而皇帝與飛人的對決又過於經典。因此,回顧70年代的世界足壇,人們記住的除瞭貝利封王,就是貝肯鮑爾與克魯伊夫的世紀對決。
所有的評選,尤其是時間跨度大的評選,基本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律,那就是平衡,要使得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人入選,但不會讓某一個時間段、某一個國傢有多人入選,因此,貝肯鮑爾的出現,讓蓋德-穆勒成為瞭媒體評選的“犧牲品”。
但是,貝肯鮑爾如此評價蓋德-穆勒:“歷史紀錄永遠都不會說謊!沒有蓋德-穆勒的進球,我們也許什麼也不是。"
後來,我們再看到蓋德-穆勒的名字,不是媒體評選,不是個人言論,而是“XX打破/追平蓋德-穆勒紀錄”“XX成蓋德-穆勒後首人”“XX僅次於蓋德-穆勒”,等等,他一直在用紀錄說話。尤其是德國足壇,幾乎所有與進球有關的紀錄,都能看到蓋德-穆勒的身影:德甲聯賽427場365球,歷史第一,第二名費舍爾268球;德甲聯賽32次戴帽,歷史第一,第二名戈麥斯與費舍爾12次;德國杯60場75球,歷史第一,第二名迪特-穆勒36球...
21世紀,蓋德-穆勒保持的幾項重要紀錄,被後來的傳奇超越,2006年,羅納爾多打破瞭蓋德-穆勒的世界杯決賽圈進球紀錄(14球),2012年,梅西打破瞭蓋德-穆勒的自然年進球紀錄(85球),2014年,克洛澤打破瞭蓋德-穆勒的國傢隊進球紀錄(68球)。
這是蓋德-穆勒職業生涯在每支效力過球隊的進球效率:
TSV1861諾丁根(1962-1964):31場51球;
拜仁慕尼黑(1964-1979):607場566球;
勞德代爾堡前鋒(1979-1981):80場40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