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真的不是全国土产种草机吗

时间:2021-04-12 21:00       来源: CCTV5直播
唐诗三百首,真的不是全国土产种草机吗那天,饱弟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热搜:#被古诗安利过的东西#。这个话题的力量在于,还没点进去,饱

唐诗三百首,真的不是全国土产种草机吗

那天,饱弟在上看到一个热搜:#被古诗安利过的东西#。

这个话题的力量在于,还没点进去,饱弟已经开始饿了。

谁小时候上课学古诗,不是在口水中度过的呀。

别人能背《孔雀东南飞》《春江花月夜》,而你,可能只记住了河豚荔枝桂花酒,月饼鸡豚烤牛肉……

▲东坡诗不会背,东坡肉还是爱吃的

可这么多年过去,别人硬背的《琵琶行》也许忘得差不多了,而你从小馋到大的美食,依然嵌在诗句里,睡在脑海中。

直到某一天,终于吃到了传说中的美味,瞬间唤醒记忆,口若悬河,突然发现自己也是个文化人——

你不是没学会,只是把知识存在了小脑袋的保险柜里,还不小心把钥匙丢了。

吃,才是你找寻了多年的钥匙呀。

©  《饮食男女》

你第一次被古诗词馋到,是什么时候?

饱弟被种草的第一首,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学过后的饱弟,真的跑去街上买了莲蓬回来剥——毕竟在辛弃疾的故乡,取材很容易,夏天推自行车卖莲蓬的老爷爷还是不少的。

©  钛媒体

回家兴冲冲剥开一颗莲子,往嘴里一塞,哇,苦死了,呸呸呸——怀着对古人是不是有异食癖的误解,饱弟第一次拔草失败,时年7岁。

直到后来,饱弟的小伙伴带回了武汉莲子分享,莲肉的清甜与莲心的微苦,平衡又融合得恰到好处,形成一种莲子独特的清香,跟小时候吃的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又翻书才发现,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还在江西上饶赋闲呢,也就是说,他提到的其实是南方莲子。

▲剥去绿色表皮,直接吃!

©  图虫创意

虽然经过了一点波折,但拔草还是成功的!辛幼安诚不欺我!

这一次,助长了饱弟拿诗集当菜谱的嚣张气焰,从此开始挑战古诗里各路神奇安利。

比如三年级,学了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鲈鱼到底要多好吃,才值得渔民拼死去捕获?没多久,饱弟在青岛吃到了清蒸鲈鱼,瞬间鲜美到呆住,可就不知道怎么形容。

©  漳州圈

直到后来,看到苏州人范成大的一句诗,相当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