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在东北的铁路上行进,历史的层层褶皱常常不言自明,单从城市中那些折衷主义、新艺术风格的历史建筑就能看出一二。它们大多是教堂、酒店、剧院以及政府大楼,尽管在建造上透露着旧时代的精致,却各自以更庄严肃穆的姿态躲在时间的幕布后。
每当暮色四合,芭蕾舞剧院便会忘记曾经的职责,响起电影放映机转动的声音,楼上的包厢早已被拆除,在巴洛克式的浮华幕墙上,放映的是原版《天鹅湖》。
百年前,一条铁路的到来,给蛮荒的蒙古草原和东北平原带来了巨变。
△1900年的中东铁路 / wiki
中东铁路,一条曾经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重要时刻的铁路线,如今在历史的背景下变得语焉不详。它是1896年清朝和沙俄签订的《中俄密约》的产物,于1897年8月开始施工,1903年2月通车运营。通车之后,线路沿途以商贸为中介开埠,带来的是华西混杂的社会风貌,让这片土地具备现代城市的雏形。
艺术家张慧和赵刚决定踏上这条历史中的铁路。“中东铁路”艺术项目由张慧于2018年提出,2019年由张慧、赵刚共同发起,他们对自己的故乡与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政治、美学表达和风土面貌变迁进行了一次回望。
中东铁路旧事
张慧是在夏天出发的。作为一名画家,他预设了探寻东北的方式—— “带着眼睛,迈着腿”,没想在路上画点什么,就在旅顺口区踏上了向北的旅途。
由于距离下一站大连不远,张慧搭乘一辆汽车,让司机沿着铁路线路开,这样就可以在周边大概10公里内探索,遇到什么历史痕迹就停下来看看。
这些痕迹大多停留在遗存的建筑风格上,“好几种风格在同一个建筑里互相改造”。行驶到野外时,7月的东北是一片水草丰茂的景象。好几茬历史的起落下,萨满文化与城市化早已完成了重叠相交。
△张慧绘制的牡丹江火车站呈现了一幅未完成的状态 / 长征空间提供
沿途的景色以开阔见多,少有高山沟壑,几片草原偶尔出现,能瞥见游牧文化的一角。俄式的黄房子和粉房子总在小城灰暗的街道中显得出挑,闪亮的绛蓝色屋顶也常对路过的人发起某种召唤。
高耸的水塔支棱在褪色的火车站后面——就像罗曼·波兰斯基在电影《唐人街》里刻画的那样,水是每个城市的核心,对依靠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来说,火车站理应对这种“优质”资源享有掌控权。